闫文德:用汗水浇筑初心,以忠诚守护绿水青山
发布日期:2021-09-10

  闫文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二级教授,生态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兼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城市森林生态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南芦头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站长、湖南省国家公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南方林业生态湖南省自然科学创新群体带头人、中国林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林学会林业气象专业委员会和水土保持与流域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等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260余篇。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

  琳琅满目的头衔并没有让他忘却初心,作为一名资深的生科人,谈到未来的愿景时,他说:“当我退休的时候,我想借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一句话——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他心怀梦想,情系绿水青山;他砥砺创新,正用满腔的热忱和激情书写着精彩丰厚的人生。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初见闫文德教授,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一头灰白的短发,精神清朗,学者气质浓郁。几句话聊下来,能明显感觉到他身上那种直爽大气、朴实憨厚的西北人特点,没有一点多余的浮躁。

  1989年,闫文德考入西北林学院(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专业。这个从大西北河西走廊走出的汉子,从迈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天起,就立志要改变家乡“开一片荒地脱一层皮,下一场大雨流一回泥,累死累活饿肚皮”的困境。1993年大学毕业,本被分配到乡镇当干部的他,毅然而然地放弃了这个“铁饭碗”。四年后,他怀揣着梦想,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南林学院(现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态学硕士研究生。从本科生到研究生,从硕士生到博士生,闫文德追逐梦想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歇,“用自己的毕生所学,保护好祖国的青山绿水”,这是他的初心,也是他的誓言。

  2000年留校任教后,闫文德一直全身心地从事生态学研究,他先后在森林碳通量机制、南方低山丘陵区人工林功能恢复与重建、城市森林构建与示范、城市污染物环境行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调控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而细致的研究。特别在亚热带人工林结构与功能、城市森林效益评价和矿区植被恢复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对我国南方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困难地植被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探索科研之路荆棘遍布,但闫文德不忘初心,一路前行,潜心科研几近“疯狂”状态,长时间一周七天无休,这样的执着与坚韧也换来了累累硕果。至今,他已在《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Chemosphere》《Pedosphere》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并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荣获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他被评为“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他所带领的团队也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称号。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作为一名教师,培养人才是首要任务。闫文德教授认为,大学培养的就是社会精英,就是要为国家输送具备民族复兴使命感的各行各业领军人才;就是要因材施教,不断地给学生创造各种挑战和机会,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迎难而上的精气神。长期以来,闫文德一直坚持给本科生上课,承担了《城市生态学》、《宏观生态学前沿》、《森林生态系统理论及研究方法》、《系统生态学》、《生态学原理》等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围绕人才培养这个核心任务,他还作了很多思考与实践。一方面,他在学院本科生中开设“创新人才培养班”推行“导师制”,通过“导师制”促进科研与教学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科专业建设的内涵,更好地去引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他又面向学院研究生举办“学术沙龙”,邀请校内外专家讲授不同学科知识,拓宽学生视野,提升研究生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

  他身体力行,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把最前沿的科学信息传播给学生,还充当学生的心灵导师,把最暖心的人生箴言传递给学生。刚刚毕业的研究生王万才,谈到自己的老师,他动情地说到:“闫老师一方面对我们要求严厉,督促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科研习惯和学术品德。另一方面,他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关心关爱着每一个学生。”在学生们眼里,这位每日总是奔波于教室、办公室和实验室之间、脚步匆匆的闫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从三尺讲台到林间树下,从湿地湖泊到戈壁大漠,闫文德和他的学生们,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践行生态文明战略,将“课程思政”融入山水林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十多年来,闫文德共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40余人,先后培养博士后5名、博士生13名、硕士生61名,其中2人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人荣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博士生资助项目,1人获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2人获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他自己也先后获得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湖南省优秀教师”“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首届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等多个荣誉称号。




不负韶华  砥砺前行

  作为一院之长,同时又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掌门人,闫文德情注生科,矢志不渝;作为导师、学科带头人,他治学严谨、勤勉不辍。几年来,他坚毅笃定,举重若轻,为学院的建设和工程实验室的发展倾注了火样的激情,播撒了辛勤的汗水,以虚怀若谷、勤学躬行的学者之风熏陶着每一位师生员工。

  “一流的人才培养,需要有一流的师资”,这是闫文德办学办院的原则。他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与杰出人才的引进,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培养计划,不断提升他们的教学及科学研究素质。近年来,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充分利用国家各种人才引进措施及学校人才发展计划,从国内外引进了刘曙光、谌小勇、王应平等十多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使学院教师队伍的学缘背景更加多样化,学科结构更加合理化。采访时,闫文德说:“未来我们还将依据学院的长远发展规划来有目的、有针对的培育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不断充实人才队伍,不断提升我们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与人才队伍建设同样重要的是学科专业的合理布局与长远发展规划。“一个学院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和优势学科。每一个教研室也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专业。我们的发展不可能面面俱到,如何将现有的学科专业做强做细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目前,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明确提出了‘集中优势,聚焦发展,争占学科高地’的发展思路。同时,在每个教研室也大力推进‘三个一’建设工程,即:建设一个本科专业,打造一个省级以上的教学科研平台,建立一支科技创新团队,机遇不是随时都有的,一流学科建设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当前,第五轮学科评估在即,我们每一个生科人都应当以此次评估为契机,认真分析、查找问题、找准定位、抢抓机遇、竭尽全力做好迎评工作。学院也将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以生态学和生物学为基础,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动力,努力走出有生科特色的建设之路。”谈起学院的发展,闫文德的自信与自豪溢于言表。

  采访临近结束,闫文德院长不经意间还透漏给我们一个秘密,原来他还是一名马拉松运动爱好者。他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晨练跑步,他告诉我们,那个时刻的校园,一切都惺惺然,当第一抹阳光洒落,整个校园充满了生机与能量,那才是中南林最美的时刻!是的,作为一名跑步前行者,二十多年来,他宁愿在教学科研的道路上坚持漫漫长跑,而不喜欢在欢呼的人群面前百米冲刺;作为一院之长,他正带领生科人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向着更高的目标,向着和大家共同构筑的美好愿望,努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