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师生热议2025年全国两会(二)
【林大网讯】(文/宣传统战部综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24年教育工作,对2025年教育工作任务进行部署,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为高校发展锚定了方向。
我校全体师生对“两会”胜利召开热切关注,热议全国两会教育话题,高度评价教育领域改革发展成就,对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充满信心。大家纷纷表示,要把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同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结合起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省建设、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贡献中南林力量。
党委副书记、校长仇怡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生动局面。”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深感重任在肩。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作为一所以林业、生态为特色的绿色高等学府,承载着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智力支撑的崇高使命。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力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以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战略需求为牵引,全方位对接湖南省“4×4”现代产业体系和“4+4科创工程”建设,持续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努力培养更多卓越农林人才。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瞄准林业、生态以及相关领域,在林业种业创新、生态高效栽培、木竹精深加工、智能农林装备、粮油深加工等领域集智攻关,着力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贡献中南林力量。
党委委员、副校长尹健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胸怀“国之大者”,服务“省之大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增强学科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和前瞻性,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研、产、创”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新体系,塑造崇尚创新、鼓励创业的良好文化生态,不断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形成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合力。我们将努力践行教育家情怀和科学家精神,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为建设教育强国、强省贡献中南林力量。
学生工作部、武装部部长严爱军表示,全国两会的召开为教育事业注入了强大动力,《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发布,彰显了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与战略部署。近年来,教育改革步伐加快,成果显著。作为高校学生工作部部长,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未来,我们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将其融入学生工作全过程。一是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二是结合学校生态、林业特色,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三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搭建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平台,推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将致力于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袁红梅表示,2025年全国两会举世瞩目。我怀着无比振奋的心情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部署,让我深切感受到教育在民族复兴征程中的基础性作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的印发、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让我们看到了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清晰路径。我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耕耘20多年,非常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报告中强调的“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等,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能。作为教师,我们既是政策落地的执行者,更是教育生态革新的见证者。唯有以专业深耕回应时代需求,方能真正筑牢青年一代的心理根基,为民族复兴培育心智健全的栋梁之材。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欧阳帅表示,在教育强国与乡村振兴的战略交汇点上,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部署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形成战略共振。作为林业高等教育工作者,在学习两会精神的过程中,我既深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争做教育强国与乡村振兴的践行者和主力军。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我将立足两会精神的核心要义,以“强林兴林”为己任,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深耕基础研究,攻坚行业难题,推动科技创新,培养更多知林爱林兴林的新型创新人才,为实现教育强国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目标注入强大动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新功表示,全国教育大会对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了重要动员部署,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作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我国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行动指南,为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擘画了新图景,同时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学院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以林业工程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建设为契机,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和人民关切一体化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赋能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任佳丽表示,二〇二五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再次强调了教育作为强国建设的基础性支撑,充分彰显了党中央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定力。对此,我深感振奋,对教育强国建设充满信心。未来,我们将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紧扣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部署:一方面,在食品科学领域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推进功能性食品研发与农产品高值化利用,以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战略;另一方面,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培养更多兼具国际视野与爱国精神的食品科技创新型人才,助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南林科大答卷”。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琼引表示,如今,数字赋能教育变革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系统将积极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打造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国务院总理李强也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可见,教育数字化已被纳入数字中国建设中,凸显了数字赋能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对此,我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深感责任重大。人工智能既为教育改革创新带来机遇,但也产生了技术伦理风险等问题。我们要敢于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使“DeepSeek”等数字技术成为教学辅助工具,推进学生多元化学习成长。但要注意,思政育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共情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深度对话,任何工具都无法取代。
风景园林学院辅导员王清扬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去年《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发布之后,今年“两会”继续强调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一名林业高校辅导员,既深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学习“两会”精神,不断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用心陪伴学生,用情关爱学生,用力做好工作,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同时,我将结合学校林业特色,融合学生专业特点,激发学生推动种业种源振兴的责任感、实现林业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感,让生态文明的种子在更多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林业工程博士研究生张树森表示,两会擘画的蓝图中,每一个目标都是青年奋斗的坐标,每一项政策都是青年建功的机遇。以创新攀高峰,青年是科技强国的“破局者”。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我将以青春之力继续深耕农林生物质资源高值化利用领域,将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田间地头的生产力,用智慧林业技术推动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用硬核科技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以青春之名,赴一场与家国未来的“双向奔赴”。
商学院2024级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蓝雯绮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蓝图,不仅为我们指明了研究方向,也点燃我们心中的激情与梦想。身为农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我们需全面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紧密契合国家发展战略部署,积极响应两会号召,深化专业知识学习,拓宽视野,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参与农村调研、农业项目管理等活动,让校园内的学术探讨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我们深知肩负着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繁荣的重任,因此需要不断锤炼自我,力求成为既懂农业知识又擅长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加速农业现代化步伐,为实现乡村全方位繁荣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化学与化工学院2022级林产化工1班杨玥表示,全国两会既是国家的盛会,也是人民的盛会,更是擘画未来蓝图的行动纲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推进优质本科扩容,重用青年科技人才,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渠道,彰显对高校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重视,为青年学子提供广阔发展空间,让我备受鼓舞。身为化工专业学生,我深知化工行业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面临绿色转型与智能化升级的挑战。学习中,我感受到智能技术对化工领域的巨大推动作用,立志将智能技术与化工创新深度融合,助力行业升级。尤其当下先进的大模型技术,为攻克化工智慧化管理难题带来新契机。我期望借前沿技术,解决化工生产效率、节能减排、安全管理等关键问题。同时,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努力成长为有理想、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一审/杨家伟 二审/廖乐平 三审/周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