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师生热议2025年全国两会(一)
【林大网讯】(文/宣传统战部综合)3月4日至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正式开启。中国工程院院士、校党委书记吴义强和副校长尹双凤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会议。我校师生密切关注大会动态,通过多种方式收看收听开幕盛况,认真聆听政府工作报告,热议两会精神,积极表达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信心和决心。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校党委书记吴义强表示,2025年全国两会举世瞩目。《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对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部署安排,特别是更加凸显了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宏伟蓝图、催人奋进。现场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后,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光明前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林兴林为己任,以学院学科专业优化调整为牵引,不断深化学校新一轮综合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林业教育;强化林业、生态特色优势,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战略,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在中国式现代化壮阔征程中贡献中南林智慧和力量。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副校长尹双凤表示,现场聆听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为我国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的发展成就倍感自豪、备受鼓舞,同时深感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报告总结工作实事求是,分析形势深刻透彻,工作部署重点突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中国科技公司的革命性突破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的普遍应用,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作为高校的代表,我们看到中国在教育、科技、人才上的创新性和包容性,也深刻认识到,在人工智能从技术研发迈向产业落地的进程中,高校必须加速推进学科体系战略性重构,构建起产学研用贯通的人才培养闭环,让高校成为孕育AI顶尖人才的“苗圃”、赋能产业创新的“引擎”,为人工智能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更强大支撑。
教务处(创新创业学院)处长王文磊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承启之年,因此今年全国两会的召开备受瞩目。过去的一年,全国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踏上新的奋进征程,我们要全面理解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重要指示,以教育为根本,以科技为动力,以人才为支柱,全面对接国家需求,推进林科教工程建设,加强农林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持续推动教育链、科技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中南林科大的智慧与力量!
招生就业处处长李凯表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是强国建设的主力军。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强化就业育人理念,积极构建高质量就业支持服务体系,千方百计促进供需对接,精准精细做好就业指导,用心用情强化就业帮扶,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全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全国优秀教师稻谷及副产物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林亲录表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国之大者”。2024年,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我国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首次突破1.4万亿斤,端牢中国饭碗的信心和底气更足。过去一年,稻谷及副产物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稻谷深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营养米制品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等多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营养米制品产业链升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这些创新成果为提升粮食附加值、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建议以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为契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加大对粮食安全相关学科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粮食安全“卡脖子”科技问题的研发投入,加强对粮食科技青年人才的资助,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
商学院党委书记李婷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注定将在新征程的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着眼关键之年,谋划关键之策,擘画蓝图,鼓舞人心。作为农林院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积极响应政府工作报告的号召,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守好立德树人责任田,肩扛“强农兴农”之责,建设好“农林经济管理”特色学科,积极推动新文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为引领,聚焦校园“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着力培养更多知林爱林兴林的新型农林经管人才,为实现湖南省“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湖南省政协委员、经济学院副教授樊毅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令人印象极为深刻。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我国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实现了全年5%的经济增长目标,充分展现了经济大国的韧性与担当。从报告中,我深切感受到政府始终将人民福祉放在首位,以坚定的信心与决心推动民生改善,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作为一名省政协委员和金融保险专业的高校教师,我对202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充满信心与期待。站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起点上,我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育人使命,致力于为国家培养更多新时代金融人才。同时,我将充分发挥保险学科的专业优势,服务民生保障,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石明表示,教育是国之大计,也是民生大事。我在高等教育领域耕耘20多年,非常关注教学和科研,期待两会为高等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教育教学模式亟待革新。我期望两会能助力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比重,采用人工智能和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之余,有更多机会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是高校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期待两会能出台更多鼓励高校科研创新的政策,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让高校科研人员能心无旁骛地开展科研工作。作为高校教师,我将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运用先进教学理念,提升教学实效,努力提升科研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辅导员任剑豪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人民团结奋斗,让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在全球化与信息化交织的今天,数智化技术已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随着国产大模型DeepSeek凭借开源模式和成本优势迅速“出圈”,引发国内外热烈关注,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也一定会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随着数智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我相信,高校思政教育将在数智化技术的推动下,实现更加高效、精准和个性化的教育目标。身为高校辅导员,我们将持续聚焦立德树人,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勇挑“科技报国”大梁,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奋斗!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徐浩博表示,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凝聚了社会各界对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热切期盼。作为生态修复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我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是破解生态治理难题、赋能绿色生产力的关键引擎。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如何以科技之力推动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协同并进,既是时代命题,更是科研人的使命担当。湖南作为全国油茶产业核心区,其农林复合模式创新正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供生动实践注脚。在修复生态学团队指导下,我们创新性揭示“土壤磷限制驱动的生态系统负反馈机制”对油茶林微食物网的关键调控作用(与传统间作系统“碳输入主导理论”形成对比)。目前,团队已经在湖南常宁建设3000亩油茶微食物网创新研究基地,计划下一步阐明油茶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下的土壤生产力和生态功能协同提升的微食物网调控途径与机制。这项研究既是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地方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更是新时代科研工作者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使命的具体行动。我们将以科技创新赋能绿色生产力发展,在守护国家粮油安全的赛道上跑出生态修复加速度,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国家公园与旅游学院2022级森林游憩与公园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刘泽杰表示,202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西藏地区旅游业也迎来新的增长机遇。作为湖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的一名实习生,我深入西藏山南,结合专业特长助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为推动西藏旅游发展和文化交流贡献青春力量。在援藏过程中,我聚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依托湖南省和中南林国家公园与旅游学院在旅游规划、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调研工作,协助当地制定特色旅游发展方案,优化旅游服务体系。面对2025年的经济发展目标,我相信湖南省和中南林会有更多有志青年投身祖国西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西部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立志为西藏旅游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地区繁荣注入青春活力。
林学院2024级森林保护(林业特岗)1班本科生黄卓表示,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作为林业特岗学生,我倍感使命在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与中南林师生热议的生态文明建设方向高度契合,让我深刻认识到林业不仅是生态屏障,更是绿色发展的新引擎。2024年,我国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稳步推进,这为特岗生提供了广阔舞台。学校通过课程学习、实习实训、座谈交流等方式,帮助我们提升专业能力与基层工作素养。在基层林业站的实习经历更让我体会到,只有将“塞罕坝精神”融入实践,才能在荒山造林、资源管护中破解“守着青山没饭吃”的困境。展望2025年,作为基层林业新生力量,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践行“两山”理论。扎根一线,创新实干,学以致用,用专业与热情守护每一寸绿意,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绿色征程中绽放光芒。(一审/杨家伟 二审/廖乐平 三审/周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