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韵·风采】林亲录:点谷成“金”,丰收答卷来之不易
▲林亲录向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介绍人工智能靶向碾磨米珍米的特点
言传身教,将教育初心融进事业里
林亲录是我省本土培养的第一个食品领域的研究生。1992年毕业时,正好赶上全民“下海”潮,面对广东优厚的条件,他想了一晚上,决定回到当时工资每月只有100多元的学校继续留校搞科研。
“因为我对食品科学研究非常感兴趣”。
不久后,林亲录被选为公派访问学者,留学瑞典隆德大学食品营养系,只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博士论文课题研究。在他启程回国之际,导师以优厚条件来挽留,但他却毅然选择了回国。
▲林亲录荣获“湖南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石立民同学是一名孤儿,经济条件极差,考取林亲录教授的研究生后,林教授用自己的工资收入资助石同学的生活,送他去新加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在林教授的倾情资助、悉心指导下,石同学硕士毕业后顺利被美国University of Florida大学录取为博士生,现已发表20多篇高水平SCI论文。
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来,林亲录教授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牢记教书育人初心,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先后培养本科生数千人,培养博士生19人、博士后5人、硕士79人,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食品科学专业技术人才,这些人都已成为我国食品科技战线上的中坚力量。
潜心求索,将粮食安全扛在肩上
碾米产生的碎米粒,可以加工成淀粉糖;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可以生产出湖南米粉、云南米线等几十种米粉……这些与粮食息息相关的科研成果,皆出自林亲录教授。
▲林亲录在指导稻谷加工企业做产业升级
作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重点领域“稻米深加工与副产物综合利用”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国家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他主持国家支撑计划“商品米品质提升与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多项国家和省部重大研究课题,发表论文426篇,其中在Science Advances 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171篇,高被引6篇, H-index 58;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一等奖3项,出版编著5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7件、国际专利7件、软件著作权31项,这些科研成果为他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案例与素材,极大丰富其教学效果。
研教互促,将理论研究融入教学中
投身科研的林亲录并没有忘记,自己首先是个老师。不管多忙,他每年给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上课的教学工作量都在1000学时以上。
“科研不影响教学,相反,科研能提高教学效率。”林亲录上课,更愿意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或者问题带进课堂,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他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大胆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结合,深受学生喜爱。一盒方便米饭,在学生面前打开,过几分钟,就变成了香喷喷的米饭。其神奇之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很多学生在课后自己跑到实验室,也尝试做出一模一样的东西。知识传授、科研精神的培养,都在不自觉中完成。
▲林亲录在中试车间现场教授学生稻谷加工的品质控制
他主持的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食品工艺学》,被国内十多所高校食品专业近万名本科生使用。近10年主持编写了《稻谷资源与利用》《稻谷营养与健康》《稻谷品质与商品化处理》《稻谷加工机械》等专著,被国内多家高校食品学科研究生列为参考教材,为食品学科的学科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主持完成的《基于“课程建设”与“产业聚群”协同创新的食品工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为国内食品专业教学改革开创了新的思路,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效果。
产业扶贫,让科研成果落在大地上
“我们日常食用的大米碾磨掉了稻谷营养的精华,而通过AI靶向碾磨技术生产的米珍米将其保留了下来,能有效降低人体患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每当谈起米珍米,林亲录就开启了“话痨”模式。“我的团队已经研发了生产米珍米的技术,就是缺少落地和产业化的机会。”
为此,他与农民企业家黄庆明“双向奔赴”,把米珍米的研制和产业应用做了起来,2023年1月,第一粒米珍米成功孵化,之后迅速量产,在大米加工史上首次实现了大米米珍层(亚糊粉层)的精准保留。
6月,米珍米产品在第十九届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上惊艳亮相,因其软糯香甜口感好实力圈粉。
7月,林亲录在我国首次人工智能靶向碾米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上作报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稻遗传育种专家胡培松组成的专家组一致认为,这一成果整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2024年8月,林亲录牵头完成的“营养米制品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成果,经孙宝国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林亲录在南县助农米业指导碾米设备参数的精细化控制
“要做新一代大米行业的领军品牌,这是林老师给我的启发。”短短几年,黄庆明与周边180多户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成立了湖南助农米业有限公司,建设了1500亩现代综合农业产业园,帮助农户每亩产值增收2000多元。
作为湖南省多个贫困县的科技特派员,林亲录教授每年都要抽出大量时间进行科技扶贫,为我国粮食加工企业培训人数过千人次,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亿元。国内近20家食品加工企业在他的指导下转亏为盈,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基层人才培养作出重大贡献。
林亲录教授用赤诚和担当,不断书写着点“谷”成金的丰收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