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它是那么近的美那么原生态的生境
发布日期:2013-09-11

 

 

来源:潇湘晨报 2013-08-27

2011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保组织对大泽湖周边鸟类进行调查,统计留鸟、夏候鸟、冬候鸟等共135种,依赖湿地生活的鸟类有58种,包括白鹤、小天鹅、彩鹬、水雉、棉凫等珍稀鸟种。2013年8月23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植物学教授喻勋林实地考察大泽湖,细数狭叶香蒲、菱角、菰草、芦苇、芡实等十多种水生植物。虽至今没有真正的本底调查,这植物学家与观鸟爱好者眼里的湿地科普,是我们留住湿地的理由之一。

这是喻勋林第一次到大泽湖,他的担忧,建立在对大泽湖生境的惊喜上,“这是一个值得保护的地方”。在动物、植物和沼泽间,仍有一种原生态的生境关系,大泽湖提供了丰富生境。 “有怎样的湿地环境,就长怎样的湿地植物,有怎样的湿地植物,就来怎样的鸟类”,喻勋林在考察大泽湖之后总结道。


        棉凫,雁形目鸭科,濒危物种,是体型最小的鸭子。资料图 

 

 

        白鹡鸰,雀形目鹡鸰科,以昆虫为食,经常成群结队觅食,大泽湖湿地有丰富的食物来源。图/李小寒 

 

 

        彩鹬,鸻形目彩鹬科,隐秘而胆小,多在晨昏和夜间活动。

 

 

        白鹭,鹳形目鹭科,湖南常见夏候鸟,栖息于稻田、沼泽地带。图/李锋 

 

 

        小天鹅,雁形目鸭科,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鸣声清脆,常在芦苇丛中筑巢。②④供图为长沙湿地摄影展,这周可以去湖南省图书馆看更多的图。 

 

 

        飞过的鸟,哞哞叫的水牛,湿地的美好风景让小朋友很是开心。图/李锋 

 

        撰文/刘海波高佳(实习)

 

  大泽湖这样原生态的生境,长沙市内很难找到第二处”。2011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保组织对大泽湖周边鸟类进行调查,统计留鸟、夏候鸟、冬候鸟等共135种,依赖湿地生活的鸟类有58种,包括白鹤、小天鹅、彩鹬、水雉、棉凫等珍稀鸟种。2013年8月23日,植物学教授喻勋林实地考察大泽湖,细数狭叶香蒲、菱角、菰草、芦苇、芡实等十多种水生植物。虽至今没有真正的本底调查,这植物学家与观鸟爱好者眼里的湿地科普,是我们留住湿地的理由之一。

亲近大泽湖的方式,有很多种。或在湖边隐蔽处观鸟,或踩着柔软湿润的草甸,细数脚下植物,还可以驾着小划子,穿行在长满菱角、荷叶的湖面。

湖湘地理与大泽湖的一次不期而遇,是在经过湖边小路的一片西瓜地时,两只环颈雉,俗称野鸡,先后从西瓜藤蔓中“扑腾”出来,“咯咯”叫着,呈抛物线飞向远处。环颈雉离我们那么近,以至于我能看清它们肥厚的身躯和黄黑交错的尾羽。

这是2013年8月22日,“天空城市”还在打地基时期的大泽湖的清晨。大泽湖的湖面属于浅滩静水,适合生长菱角、芡实、荷花等水生植物。8月22日一大早,湖湘地理与湖南师范大学动物学专家王斌博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长沙办主任蒋勇一起,围着大泽湖边走了一圈,环保志愿者们管这叫“巡湖”。

大泽湖的早晨,应该是从白颊噪鹛、椋鸟、乌鸫等此起彼伏的鸣叫声中开始的。早晨5点多,天刚蒙蒙亮,习惯早起的白颊噪鹛就开始呼朋引伴,“吉呀,吉呀”,喋喋不休,在树枝和灌木丛中跳上跳下。

它们长得圆头圆脑,生性胆小、活泼。观鸟者可以超近距离观察,只要接近时,“动静尽量不要太大”,白颊噪鹛就会慢慢适应。它们吃得很杂,既吃昆虫,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经常到菜地里捣乱。因而,深受观鸟者喜爱的它们,却令附近农民头痛。

此时,湖中水鸟也在湖面活动开来。大泽湖的湖面属于浅滩静水,适合生长菱角、芡实、荷花等水生植物。它们为许多水鸟提供了食物和必要的生活环境。比如苦草,白鹤就喜欢吃它的根茎。

黑水鸡清早喜欢在菱角的叶面上“轧马路”,一旦有响动,就钻到了菱角底下。虽然它的脚趾没有脚蹼,但游泳和潜水并不比其他水鸟慢。它在大泽湖属于留鸟,把巢筑在距水面不高的草丛里。这里有丰富的水草、植物嫩芽,以及昆虫幼虫和鱼虾。每年春夏时节,气温回升后,大泽湖还会吸引许多夏候鸟如牛背鹭、白鹭、麦鸡、斑鱼狗等来此繁殖,其中不乏珍稀品种。累人效益低,很多地方都不种植芡实了,而水雉喜欢把卵产在这大型浮水植物叶片上。

大泽湖东南边湖面上,漂着一个个绿色多刺大锅盖大小的圆形叶片,它的叶秆浸在水下,圆叶一片挨一片,连缀在湖面,如同一个绿色的平台。这就是俗称“鸡头米”的芡实。为湖南省小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由于各地水域大多成为精养鱼塘,已难觅踪迹了。“它的果实和叶柄可以食用,叶片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水雉的栖息地。”王斌介绍道。

水雉在繁殖期身披金黄褐白羽色,拖着长长的尾羽,细长的脚爪轻步于芡实、菱角等的叶片上,翩翩姿态为它赢得了“凌波仙子”的美称。水雉不筑巢,把卵产在大型浮水植物的叶片上,芡实叶是首选。“种芡实挺累人的,效益也不高,所以现在很多地方都没有种植芡实”,王斌说,“水雉可利用的繁殖场所少了,水雉数量也跟着下降”,“大泽湖是水雉在长沙为数不多的容身地之一”。

在大泽湖与水雉处境类似的,还有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棉凫,“红皮书”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编写,指示我国濒危物种的受威胁程度。王斌介绍,棉凫在湖南较为少见,有记录的只有几只。它在雁形目中,是“体型最小的鸭子”,体长只有30厘米左右。全身黑色羽毛,长着张“小白脸”,喜欢在有荷花、芡实、菱角等浮叶植物的水域里活动。占据大泽湖水域过半荷花,正好给予了棉凫以庇护。

从中国观鸟记录中心里有关大泽湖的20条历史记录中可知,每年5月份,是夏候鸟在长沙鸟种最丰富的时候。而每年的10月到次年3月,大泽湖则成了冬候鸟的乐园,过境、越冬候鸟数量非常多,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白尾鹞、普通鵟等。

这里距离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仅40公里,曾在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的蒋勇认为:“大泽湖就是候鸟往返洞庭湖的前沿‘驿站’。”

高大的禾草群落里,黑水鸡、小鸊鷉等最喜欢在里面筑巢。黑水鸡、水雉等水鸟不喜欢空荡荡的湖面,大泽湖上丰茂的水生植物给了它们遮蔽。8月23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植物学教授喻勋林考察大泽湖,注意到大泽湖的局部湖汊水湾处,菱角、水葫芦等过分集中茂盛,他担心大泽湖有“水体富营养化趋向”。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在于,附近居民的生活污水和农田的肥料流入了湖里。

这是喻勋林第一次到大泽湖,他的担忧,建立在对大泽湖生境的惊喜上,“这是一个值得保护的地方”。

蒋勇当初也有这样的惊喜,他开玩笑说,若洞庭湖边有这样大片水域,早变成鱼塘了。上世纪90年代,大泽湖一带还是农田,到了本世纪初,因为“排涝不划算,湖底田土渐荒,水渠和田塍废弃,沉入水底”。大泽成湖后,也曾有外地人承包这里养鱼和龙虾,但因为湘江洪水倒灌,鱼苗全跑光了。

这两年虽也开始在边缘有人围起水面挖出池塘搞农家乐,但大泽湖基本保持在沉寂状态。而大泽湖与湘江相连的两个闸门则保证了水的存在。自排闸的水位黄海高程保持在31米(湘江排涝一般是29米),它滋润着湖中生物。

因这些机缘,大泽湖成了一处名副其实的自然湿地。人工渠也未被硬化,滩地自然涨漫。这里鱼虾丰富,水草鲜美。沼泽边长满了游草,这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浅滩上则是大片的菰草,它的嫩茎就是我们吃的“茭白”。湖面上,狭叶香蒲夹杂在菱角和芡实之间,根深深地扎在了淤泥底下,穗状花序像蜡烛一样高耸水面,因此它又叫做“毛蜡烛”。荷花与芦苇,将大泽湖的东南部一分为二。因为大泽湖属于静水缓流,水涨水落时,留下了深厚的淤泥。芦苇在上面连片生长,形成高大的禾草群落。黑水鸡、小等最喜欢在里面筑巢。

喻勋林还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外来物种——空心莲子草。它的别称霸气,叫“革命草”,和水葫芦一样,能够吸纳重金属,充当水体清洁工。但它的坏处也很明显,疯狂繁殖的“革命草”,会挤占本土植物的生存空间,堵塞水道。当它们腐烂后,富集的重金属又会散逸沉落水底。

几十种湿地植物,一百多种鸟类,难怪观鸟的人都往这里跑。大泽湖能保持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喻勋林说。

在动物、植物和沼泽间,仍有一种原生态的生境关系,大泽湖提供了丰富生境。“有怎样的湿地环境,就长怎样的湿地植物,有怎样的湿地植物,就来怎样的鸟类”,喻勋林在考察大泽湖之后总结道。

蒋勇最近来过多次大泽湖,每每面对着这片“淤泥层厚,没怎么清淤也没抽干”的水域,很欣慰。“你看这里,有沼泽浅滩、坡地、池塘、稻田、菜地,还有小山坡长满樟树等,给不同的鸟类提供了不同生境。”一切都很丰富、自然,在观鸟爱好者眼里,是“长沙为数不多特征典型的湿地”。

眼前的大泽湖,抛开那些建筑工地、渔场、农家乐,在动物、植物和沼泽间,仍有一种原生态的生境关系,王斌将这称为“生态位”。简言之,“生态位”就是任何一个物种,在竞争激烈的生存环境下,找到适合生存的条件,如食物、水源、隐蔽地等,体现其所在生境的位置。

为了赢得其“生态位”,动物在不断的生存、竞争中,产生了种种个体行为。在大泽湖,栖息着一种领地意识很浓厚的麦鸡,它在沼泽的草丛里筑巢,一旦有生物接近巢穴,它便尾随并不时飞出警告,很有范儿;鸻鹬类的彩鹬,则一反鸟类“一夫多妻”、雄鸟比雌鸟美丽的常态,雌鸟身披斑斓羽衣,光彩照人,雄鸟却黯淡无光。原来,彩鹬是雄鸟负责筑巢、孵卵和育雏,忙得不亦乐乎。这种珍稀的鸟种,在大泽湖有繁殖记录。

只是人类干预还是越来越多。除了工地,比如养鸭子,“养鸭的地方寸草不生”。大泽湖附近的居民在沼泽里采摘芡实、莲子、菱角,这是出于自然需求,无可厚非。然而,当他们放置“地笼”捞捕鱼虾等,等到沼泽干涸后,“地笼”露出了水面。水鸟啄食虫子,往往误闯笼中,造成死亡。“地笼”对水鸟的“误伤”,是人类对其生存条件的干预和剥夺。还好,在环保志愿者去得越来越多的今天,村民看到地笼里的伤鸟,第一反应就是给志愿者打电话。

据2007年长沙市湿地资源普查数据显示,长沙城区湿地仅有1055公顷,十年内减少522公顷,“核心城区的自然湿地面积接近于零”。那么,距城甚近的大泽湖更显得珍贵了。而且它并非一处生态孤岛,在大泽湖西北边、南边,还有大量稻田、水塘等形成的人工湿地,它们与东缘湘江中的香炉洲、冯家洲连成一片,“是长沙城周边不可多得的生态绿地”。

也是我们希冀能留下的一片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