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中国宝光“猎人”的发现之旅
林大网讯 在民间,宝光又被称为“佛光”,曾被视为一种传说中的神秘现象,甚至还有个别迷信者为追随它而舍身跳崖。本文作者、我校生科院景观气象研究专家赖比星,与众多摄影师一道,像“猎人”一样在追寻宝光的踪影,不仅拍摄到了美丽的宝光大片,而且也发现了宝光美景在中国的分布规律和最佳观赏时机。他的研究,在国内外引起一定反响,2014年春节期间(2014年1月20日始),在中央电视台CCTV1综合频道播出的系列纪录片《大黄山》首集中,还专门请出赖比星解读“佛光”,称他为“追逐佛光的人”。这是他为《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9月刊)撰写的文章。
面对贡嘎神山,我看到了‘佛光’”
拍摄地点:四川雅安市牛背山 拍摄时间:2014年4月
“虽说‘佛光’是普通的自然现象,但很难碰到,当我面对贡嘎神山看到‘佛光’时,除了激动就是兴奋。”摄影师黄小东如是描述他拍摄宝光时的心情。当时正逢日出时分,漫山大雾时而聚集,时而消散。后来终于等到山顶云开雾散,西面的贡嘎雪山露出全貌,脚下还是厚厚的云海,太阳渐渐从东部升起。后来,太阳光透过云雾将人的影子投射到脚下的云海上,并形成了美丽的光环——“佛光”。“当天牛背山上等候日出的人们欢呼着,雀跃着,摄影师们手忙脚乱地按着快门,不到几分钟,大雾又将整个山顶笼罩了,啥都看不到,但大家都意犹未尽,舍不得离开,都在期待着‘佛光’再次降临……”黄小东说。摄影/黄小东
对比其他大气光学现象,宝光更显神秘、美丽的“本色”
“你看到‘佛光’了吗?”近年来,在一些山地景区考察的途中,我偶尔会听到有游客如此相互问候。其实,“佛光”是大气光学现象“宝光”的俗称,是云雾中的细小水珠对入射阳光产生衍射、反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圆环景象,可以放射出如宝石般的迷人光芒。
在西方国家,德国哈尔茨山脉的最高峰布罗肯山的宝光最为有名。在德国有一个传说:在4月30日这一天夜晚,全欧洲的巫师、妖怪都会飞到布罗肯山参加魔鬼的宴会,而此时峰顶会出现巨大的光环。最初发现光环的人以为它就是山中幽灵,所以称之为“布罗肯幽灵”,并且认为谁要是看到了它,就会在几天后死去。德国大文豪歌德写作了60年才完成的悲剧《浮士德》,主人公浮士德就被魔鬼梅菲斯特带去参加了群魔乱舞的布罗肯之夜。1780年,科学家约翰·斯伯奇莱克将布罗肯山上的光环命名为“布罗肯虹”。
无限风光在顶峰,宝光乍现惊群芳
拍摄地点:安徽黄山莲花峰 拍摄时间:2010年7月17日
“宝光在哪儿?”“在那!”游客朋友在黄山莲花峰顶尽情观赏宝光。此处为黄山最高峰莲花峰东侧峰头,堪称黄山观赏宝光的十大优选宝地之一。长期以来,许多游客对此并不知晓,很少抬头顾及周边会有宝光呈现。
在中国,四川峨眉山的宝光最负盛名。过去,人们认为在峨眉山可以经常见到这种大气光学现象,因此上世纪初中国气象学界特地称之为“峨眉宝光”,简称“峨眉光”或“宝光”。民间普遍称为“佛光”,也有称为“祥光”、“弧光”的,而古文献中多称为“圣光”、“金光”和“灵光”等。
过去,在长期研究宝光的过程中,我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宝光成因上。最近,我突然醒悟到,既然宝光是一种自然界存在的大气光学现象,那么,将它与其他类似的现象做一个横向对比,很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发现或启示。抬头仰望天空,类似拥有彩色光环(或光盘)景象的大气光学现象还有不少,其中人们最为熟悉的是彩虹、晕和华等。
说起来,宝光与彩虹、晕和华也算“沾亲带故”,都是大气光学现象中的“姊妹景观”。晕和华都是围绕在太阳或月亮周围出现。由于宝光与华的形成方式都有衍射过程,且光环色彩排列和拥有的光环个数相似,而宝光呈现在背对太阳的方向,故有专家将宝光称为“反日华”。
虹、晕、华和宝光这些大气光学现象还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它们的形成都需要有较强的太阳光(或月光)作为光源。具体形成怎样的光景,则与光线在云层中的穿越方式、云中水滴(或冰晶)或雨滴的半径大小、状态甚至运动速度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它们呈现的形式各异,五彩缤纷,把天空点缀得色彩斑斓。
经过多年实地考察与分析,我发现,形成彩虹与宝光的水珠(雨滴或云滴)半径相差百倍甚至千倍,从而导致两者成为差别很大的气象景观。彩虹是在阳光照射云层下的大雨滴(半径在1—4毫米)时形成,而宝光则在阳光照射云层上细小云滴(半径为1—100微米)时呈现。
在观赏方式上,宝光与其他大气光学现象也截然不同。观赏晕和华,都是需要人正对太阳或月亮,而观赏宝光与虹霓,则需要背对阳光或月光。此外,观赏晕和华都需要仰视,唯独宝光例外,需要俯视。仰视天空,远离地面景物,背景参照少,景观显得单调。而通过俯视观赏,宝光呈现在地面景物所处环境中,景观更加丰富多彩。
当然,与其他大气光学现象迥然不同的是,宝光还有一个令人感到非同寻常的“幻影”(宝光环中央的阴影)。另外,宝光俗称“佛光”,与佛教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有时也存在被误解的极端情况。传说有极个别人在看到宝光后,纵身扑向出现宝光的陡峭悬崖。因为他们认为“佛光”呈现是佛祖在召唤,朝着“佛光”腾跃,就可以奔向“佛光”中心,立地成佛,却不料当即摔下山崖,成为愚昧无知的牺牲品。
2010年7月17日下午,当宝光隐隐约约出现之际,赖比星提醒途经此处的游客,注意观看宝光。这些游客怀着好奇的心情,停留5—10分钟后,宝光如期显现,赖比星也随即按下快门。画面中有13位游客,是目前为止赖比星考察黄山宝光景观资源时,确信有游客同时观赏宝光人数最多的一次。本张照片使用16毫米超广角鱼眼镜头拍摄。由于多云雾和悬崖峭壁,黄山有着观赏宝光的极佳环境,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宝光。摄影/赖比星
踏遍名山寻宝光,我看到了绝美的宝光景观
我第一次遇见宝光,就是在冬天的峨眉山。之所以选择去峨眉山,而且是在冬天,是因为现存最早的宝光观测记录出自峨眉山,而且以冬季观测到宝光的次数最多。
那是1999年12月18日的黄昏时分,我在风雪中登临峨眉山金顶。接下来的三天,寒风凛冽,雾霭沉沉,树枝草丛结满了松脆的雾凇。有时湿气更重,还会飘下朵朵雪花。面对茫茫白雪覆盖的山野,我感到有些困惑,不知何时才会遇见宝光。
第四天清晨,天空终于云开雾散。洁白无垠的云海面缓缓降至金顶以下,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此刻有阳光,又有云雾,我预感到这是观察宝光的绝好机会,便到舍身崖(原称光明岩)附近寻找有利地形。
拍摄地点:广东连州市巾峰 拍摄时间:2010年5月23日
巾峰是粤北连州市区东郊3公里的一座山峰,海拔约400米。2005年9月19日清晨,摄影师刘志成大汗淋漓地登上巾峰山顶,无意间在云海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周围还有淡淡的“彩虹”。惊喜间,他意识到这是罕见的宝光在巾峰出现,赶紧拿出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了下来。宝光时隐时现,大约几分钟后消失。这是刘志成第一次在巾峰上见到“佛光”。这张《巾峰佛光》还入选了第一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连州展》。后来他总结多年登巾峰的经验,每年5月初至8月底,从太阳升起到上午9点钟,只要有云雾和阳光,宝光出现的可能性就极大。从2006年5月初起,刘志成几乎每天都登峰守候,拍到的“佛光”有不少,但都不太理想。他最满意的还是2010年5月23日上午7点35分拍到的这张。摄影/刘志成
上午8点多钟,我突然看到一个金灿灿的光环在山谷上空缥缈的云烟里映现,这就是传说中令人魂牵梦萦的宝光吗?当阳光变得更加强烈时,我注意到有明暗两个级别的同心光环呈现,不,好像还有第三级。所见宝光环视夹角大小和色彩艳丽的壮观情景,与我的推测颇为相似。
此后3个多小时,我一直在这一带观望。随着阳光的忽明忽暗,云雾的时浓时淡,时聚时散,宝光环忽近忽远,时隐时现。由于云海面在距离我30—80米的山崖下徘徊,且天空晴朗少云,阳光灿烂,因此宝光呈现的色彩极为艳丽,时间较长,让我有机会细微观察宝光环的色彩变化和光环中“幻影”的形状构造。
飞机上拍“佛光”,仅此一回
拍摄地点:云南香格里拉上空 拍摄时间:2008年6月29日
由于职业习惯,每次坐飞机,摄影师林铭述都会选择靠窗户的座位。这一次,他选的是靠右侧的窗户,因为飞机是从昆明往丽江飞,太阳会出现在飞机的左侧。在飞行的过程中,他被壮观的横断山脉所吸引,拍摄了很多片子。快到丽江飞机即将降落前,他突然发现云海上出现了一个极为艳丽的“佛光”,飞机的影子也倒映在光环的中央。有意思的是,这个光环一直在跟随飞机往前移动。“在飞机上看到‘佛光’,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但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多年后谈及这次经历,林铭述仍然显得很激动。他记不清坐过多少次飞机了,也曾在飞机上拍过彩虹,但拍到“佛光”却仅此一回。摄影/林铭述
随后的15年间,我又三度前往峨眉山,在山上停留了45天。22次前往黄山,时间超过200天。此外,还去过庐山、华山、泰山和五台山,以及敦煌、大理和桂林等地,遇见宝光上百次。其中,2004年暑期去庐山和黄山的那次考察,尤其令我难忘。
庐山云雾举世闻名。那天上午,袅袅云烟开始在锦绣谷生成,我预感到宝光将最先在谷底呈现,不一会儿果然看到了宝光。随后,闪闪发亮的宝光环竟然随着大片云雾徐徐飘升上来,一直飘到我眼前,并把我“罩住”,速度之快令我措手不及。
8月22日我离开庐山,24日上黄山。前三天大雾弥漫,雾气之浓密实属罕见。27日云开雾散,风和日丽,我预感这将是观察宝光的绝好时机。
上午8点多钟,高涨的云海面几乎漫至莲花峰顶,我拍到了数十位游客在峰顶西侧栏杆向旖旎的宝光欢呼的画面;接近10点钟,云雾似惊涛拍岸般从东海沟扑向光明顶,又奔往鳌鱼峰,我一路小跑来到莲花峰北侧,借云浪后部余留的如轻纱般的淡淡雾霭拍到了宝光;正午时分,我转身来到陡峭似壁立的莲花峰东侧观光走廊,拍摄到宝光与白虹同现的画面。
“佛光”现前,摄影师百感交集
拍摄地点:安徽歙县石潭 拍摄时间:2012年4月26日
石潭位于安徽歙县霞坑镇东面,每年油菜花盛开的时候,会吸引全国各地的旅游者和摄影爱好者前来。2014年4月23日,天气预报说接下来的两天有大雨。摄影人都知道,大雨后如果天放晴就会有奇迹发生。于是,24日摄影师张帮龙来到石潭。25日早上5点,天果然大晴,可惜很快大雾弥漫了整座山野,他苦等一个早上都没拍到一张好照片。26日凌晨3点半,他早早起床,带着期盼来到之前踩好点的位置。天空慢慢亮了起来,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云海。突然他感觉眼前一亮,侧前方出现了一轮“佛光”。“‘佛光’现前,普照人间,让我百感交集!”惊喜中,张帮龙终于拍到了一张自己较为满意的照片。摄影/张帮龙
这三次看到的宝光,都是在薄而均匀的云雾上呈现,光环色彩非常艳丽,光环间色带也很清晰,特别是后两次看到的宝光还有青黛色的林海或暗影作背衬,宝光仿佛闪闪发光的彩碟,是我拍摄到的所有宝光照片中总体效果最好的。
2009年春我多次到桂林阳朔兴坪镇考察,并在镇西侧漓江码头边的老寨山上拍摄到了漓江上的第一张宝光照片。
那天登上老寨山,只见云雾或高或低,时近时远。随着太阳缓缓升起,天空渐渐明亮,云海面开始整层抬升,其上的云浪不时翻掀而来。当云雾移近跟前,顿时一轮圆润的宝光腾空映现,一座座塔状的峰峦和一丛丛翠绿的竹林点缀背景,若隐若现,景致很是壮观。
在追寻宝光的过程中,我遇见了不少摄影师。在他们看来,能拍摄到宝光,无疑算是一次幸运的邂逅。尽管他们是经验丰富的风光摄影师,但在稍纵即逝的宝光面前,也常常感到此景可遇不可求,极难捕捉。
在河北唐山董家口长城拍到宝光的摄影师关欣,就曾告诉我:“我拍到佛光的那次,也是经历了无数次艰辛的攀爬和漫长等待后才遇到的,过程让人难以想象。”我想,这并不奇怪,因为要想遇到佛光,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点好运气。
宝光和“怪兽”,并称长白山两大奇观
拍摄地点:吉林长白山主峰 拍摄时间:2008年7月
当时雷雨交加,摄影师韩峰只能暂时放弃拍摄,躲在石头后面避雨。过了一会儿,雨渐渐小了,一缕阳光从韩峰背后直射过来。正当他等得焦急的时候,他发现一个七彩光环就在对面的云雾里飘荡,而他的影子也映射在光环里。他急忙支好三脚架,记录下了这难得的一瞬间。大约两分钟后,宝光环消失了。据当地人说,宝光出现的频率比“天池怪兽”还要低,是长白山难得一见的独特景观,给长白山增添了神秘色彩。因此还有人将长白山宝光和天池怪兽并称为长白山两大奇观。摄影/韩峰
若要欣赏宝光,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能少
“哇,‘佛光’!在哪里可以看到?带我去看看好吗?”当我在广西桂林一家图片社冲洗放大宝光照片时,店主这样惊呼,并向我提出请求。
“请告诉我,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可以看见一次‘佛光’?”一位佛教信众也这样请我为他“指点迷津”。
甚至还有很多人问我:“观赏宝光有什么秘诀吗?”的确,对于一些人来说,若能有幸遇见宝光,将是他们一生梦寐以求的美好心愿。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宝光可遇不可求。然而,出乎预料的是,宝光其实是所有大气光学现象中最容易遇见的。根据我20多年的考察经验发现,遇见宝光的几率几乎与日出、云海相当。
这样说来,也许很多人感到难以置信。许多事情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欣赏宝光更是如此。我们先了解一下宝光呈现的基本条件。与许多人(包括不少气象专家)误认为的“需要许许多多因素的巧合才能遇见宝光”的观点恰好相反,宝光的产生仅需要两个极其平常的因素:阳光和云雾,在阳光照射云雾的任何地方都有宝光出现。事实上,每天都有无数个宝光环在我们头顶的云雾上出现。
有人马上会问:“既然有那么多宝光出现,为什么我一个也没有看到?”这里就涉及到“地利”因素—缺少一个合适的位置,让人介入阳光、云雾之间去观赏。也就是需要满足“阳光—人—云雾”处在一条直线上,我们才能看到出现在云雾表层的宝光。
那么,什么地点容易满足“阳光—人—云雾”位于一条直线的要求呢?答案无疑是高耸云端之上的峰峦之巅和陡峭悬崖边。因为只有这样的高处,才能使观赏者高居云雾之上,眼睛视线在不受其他物体遮挡的情况下,直击云雾表面并最终看到上面的宝光美景。
接着就是“到哪里去看”的问题。中国之大,名山数不胜数,陡峭悬崖更是比比皆是。那么,究竟哪些地区更利于人们找到合适的位置观赏宝光呢?
经过多年考察,我发现以下地区非常有利于观赏宝光:四川峨眉山、安徽黄山、陕西华山、江西庐山、广西桂林猫儿山、云南鸡足山、山东泰山、山西五台山、湖南张家界和衡山等。另外,从所看到的相关资料图片推测,还有一些山,如安徽九华山和天柱山、浙江普陀山、吉林长白山、江西三清山等山顶附近也有观光台观赏宝光。
除了“地利”,还需要“天时”。观赏宝光的“天时”,包括前面提及的关键因素—光照和云雾,以及相关的天气条件和最利于观赏的时间段。
有了理想的云雾状况,还有两个因素需要考虑,一是云海面应低于观者所在位置;二是天空晴朗少云,即观赏者自己身后头顶的太阳方向没有云层遮挡。
概括起来,利于观赏宝光的典型天气有两种:晴朗有云海,雨后飘云烟。也就是说,当你在上述提到的山地景区游览时,早晨起来,天气晴朗,看到了日出并伴有云海;或是在下午一阵雨雪之后飘起了云雾,那就是观赏宝光的好机会。
尽管各山地景区所处位置、山形地势及云雾条件差异较大,但宝光在季节上的变化规律却大致相同:夏天,阳光强烈,宝光色彩艳丽,光环在飞动的云块上呈现,每次呈现时间较短,变幻莫测;冬天,阳光柔和,宝光色彩旖旎,由于云海较稳定,宝光可见时间较长;春天烟雨朦胧,观赏宝光的机会相对较少;秋天,空气干爽,云层较少较薄,宝光呈现机会亦较少。
总的看来,一天之中有利于遇见宝光的时间高度集中在两个时段:日出之后至上午八九点钟之前;下午三四点钟之后至日落之前。至于宝光出现的具体时段或时间长短,要因各峰顶或悬崖的陡峭程度及朝向而异。山峰越突出,悬崖越陡峭,上午结束的时间越迟,下午开始的时间越早。
那么,具备了上述基本条件,是不是意味着,站在山峰制高点或悬崖边缘,就一定能马上欣赏到宝光呢?或许能,但也未必。这里还涉及一个“人和”的问题。
有不少人问我:“看‘佛光’是不是心要诚?心不诚就看不到‘佛光’,与‘佛光’无缘?”实际上,观赏宝光,需要的不是“心诚”,而是“细心”与“耐心”,要仔细关注云雾的千变万化,对稍后的天气状况做出推测,再决定去留。如果当时远处有云雾,而附近暂时没有云雾,那就需要判断:云雾稍后会不会飘移过来?如果当时有云层遮挡头顶的太阳,过后云层是否会变薄、移走?
在游览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大雾弥漫、大雨滂沱或大雪纷飞的天气。有些人可能会因此而埋怨遇到了“坏天气”。假如真的遇到这种情况,不妨将它当作是观赏宝光美景的“前奏曲”。因为一旦云消雾散,雨停雪止,云海在山谷中荡漾,站在合适的山峰之巅或陡峭悬崖边,艳丽的宝光环将会如期呈现,给你带来非同一般的惊喜。 (编辑/李惠 陈彦玲)
相关链接:
2、中央电视台CCTV1综合频道系列纪录片《大黄山》第一集《人间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