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网讯】3月26日下午,长沙简牍博物馆举办的名牌栏目“长沙市民文化遗产讲堂”的第108期,邀请我校外国语学院胡萍教授在我校图书馆报告厅做一场题为《方言文化与方言濒危——从长沙方言说起》的讲座。校团委副书记李凯、殷丹出席讲座。广大社会人士、我校师生代表近300人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中,胡萍以方言划分区域为例,科普了方言的基本分类。她说:“方言,不仅有沟通功能、思维功能,还具有情感功能和文化功能。语言是思维最主要的工具,多掌握一种语言或方言,就多了一套话语体系,也就多了一种认知世界的视角;语言本身是文化,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我们今天谈语言或方言的保护与传承,更多地是从其文化功能这个角度而言的。”她认为,现在有些家长有意避免孩子学习方言的行为实不可取。方言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文化。教孩子学习方言,实则在培养一位优秀的多语人才、多角度思考的人才,更是在培养一种文化的传承者。
胡萍讲述湖南方言的分布与渊源、分析湖南方言的演变时,以一个"崽"起头,通过对“晓”、“老革哒”、“娭毑”等一些湖南方言词的追古溯今,生动形象地向听众展示了古南楚语在现代湘语中的痕迹。同时,还介绍了湖南人的方位观念、对山的认识以及湖南方言中的饮食文化,阐述了湖南方言中蕴含的本土文化传承。
随着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变化,许多方言趋于濒危或面临衰亡。面对陷入困境的方言和地域文化,胡萍呼吁校园多给方言留一些空间;从民间到国家,社会各界都应尽己所能保护好、传承好方言,保护好家乡的方言。讲座中,胡萍还与在场听众进行了精彩的互动。
一声乡音一缕情,一丝乡愁一座城。每一种方言,都是中国一方土地上一群人智慧与想象力的结晶,精准而细腻地表达着一个民族的浓郁感情。(文/校团委 编辑/时倩 审核/林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