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点一盏心灯,照亮学生前行的路
发布日期:2024-12-02

  冬夜,寒风凛冽,万籁俱寂,而在这片寂静之中,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灯火却异常温暖而明亮。这里,没有白日的喧嚣,只有心灵的对话与共鸣。  

  心理中心主任袁红梅老师正通过线上平台,用温柔而有力的声音为新手咨询师们指引方向;个体咨询室里,罗伏生、纪鹤鸣、赵云亨等老师,正以各自的专业技能和耐心,倾听着每一位来访者的心声;团体辅导室里,沈丹和李思婷老师正带领着一群学生,通过活动和游戏指导学生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会议室内,王小凤、杨柳、蔺璐璐等老师正围绕着心理课程的教学创新和改革展开热烈的讨论…… 

  这只是一个平凡的冬夜,却是心理中心老师们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因为他们深知,能够成为一座灯塔去照亮学生前行的路,是一件特别而又幸福的事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是一个以“解困、助学、健心”为目标的综合性教育服务机构。主要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咨询服务、科学研究等工作。 

  中心现有10名专任教师,1名教授,3名副教授,3名博士,5名注册心理师。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心主任袁红梅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曾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王小凤老师先后荣获“湖南省教学能手”、“湖南省芙蓉百岗明星”等。 

  近十年来,中心先后获评“湖南省优秀教研室”、“湖南省芙蓉标兵岗”、“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创新中心”、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银奖、“湖南省思想政治教育名师工作室”、“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 

 

  心理咨询:用专业呵护迷茫的心灵 

  红梅姐姐,谢谢您陪我走过人生最黑暗的一段日子。赵明(化名)的信息,如同春日里的一缕暖阳,照进了袁红梅的心房。四年,四十二次深入的对话,不仅仅是文字的累积,更是两颗心共同抵御风雨、迈向光明的见证。这背后,是心理中心全体教师365天不间断的守候,是无数个日夜中那盏始终为迷航者点亮的明灯,兑现着无论世界好坏,我们始终都在的坚定承诺。 

  中心老师们深知,每一个心灵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只有不断精进,才能更好地理解、接纳并引导每一位来访者:罗伏生以其精准的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学生们重建理性的思维框架;纪鹤鸣擅长运用心理动力学,深挖潜意识中的力量;李思婷的人本主义疗法,如同温暖的阳光,让每一个来访者都能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在这里,每一个寻求帮助的灵魂都能找到归属,每一个挣扎的声音都能被听见。 

  二十年的坚守,心理中心团队累计为5750名学生提供了咨询服务,见证了无数生命的重生,累计对3625有自杀意念、915名有自杀行为的学生成功进行了干预。 

  近年来,心理中心更是与时俱进,依托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危机管理的信息化和数据化,全国首创构建起互联网+校医家的协同体系,让爱与关怀跨越时空的限制。这种创新让心理健康服务更加普及、精准,构建了校园安全的一道坚实防线。   

 

   

  ▲心理咨询

 

  教书育人:用关爱启迪求知的心灵 

  “王老师,您的课让我看见了更好的自己,现在我面对压力时不再感到无助,而是充满了力量。”这是心理课程结束后,王小凤收到的学生最真挚的告白。在心理课堂上,中心老师总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发现内心的力量,学会如何爱自己,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杨柳老师的课,是我迷茫时的一束光。”这样的评价,是对中心团队辛勤付出的最好肯定。迄今为止该课程累计访问量已达937万人次,满意度高达4.9分。 

 

   

  ▲中心集体备课

 

  中心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校学科特色深度融合,创新性地打造了“一杯心茶”、“园艺养心”等品牌活动。在李思婷、赵云亨等老师的带领下,迄今已开展了“一杯心茶”主题活动302期,“园艺养心”183期,参与学生达11000人次。 

 

   

  ▲“园艺养心”主题活动

 

   

  ▲“一杯心茶”主题活动

 

  教学与科研并重,是这支团队不变的追求。在袁红梅的带领下,团队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批省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立项省级教改项目12项,6人次在省级教学比赛中摘得桂冠。

 

  志愿服务:用行动温暖孤寂的心灵 

  中心团队每年利用节假日穿梭于社区、乡村的各个角落,为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送去温暖与力量。他们坚持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自闭症儿童、残疾人等开展志愿服务。今年7月,心林微光志愿服务团下乡支教服务时,令人动容的一幕出现在离别现场。“蔺老师,我好舍不得你们啊!你们还会再来吗?”小明(化名)用小手轻轻擦拭着眼角的泪水,那份纯真的不舍与依恋,深深触动了蔺璐璐老师的心弦,更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深刻感受到了志愿服务的意义所在——它不仅仅是给予,更是一种双向的滋养,让爱与责任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生生不息。 

    

   

  ▲ “心林微光”志愿服务活动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如新冠疫情的肆虐、长沙4.29事故等,中心团队总是迅速响应,为受难者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自2020年以来,中心已开展各类志愿活动547次,服务对象9650人次。沈丹的话道出了团队成员们的共同心声:“作为一名高校心理教师,发挥专业所长,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爱与希望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团队的努力获得社会高度认可和赞誉。2022年心理中心的志愿服务项目先后获第五届湖南省雷锋杯金奖、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银奖。近十年,省级以上主流媒体报道40余次。 

  岁月悠悠,初心不改。中心团队以真诚和热爱化作一盏心灯,照亮学生前行的路。在这片充满爱与希望的校园里,他们是最美的风景,也是最温暖的港湾。